棗莊4月18日電 題•╃◕◕↟:探訪“中國魯筆之鄉”•╃◕◕↟:108道工序精益傳承
作者 李明芮
“修筆大概要用1小時·✘·,去除雜毛後·✘·,還要把它修得尖圓合宜·✘·,寫出的字才能既柔韌·✘·,又有力•₪↟✘☁。”4月18日·✘·,記者走進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的魯筆製作車間時·✘·,技師鄭均蘭正在一邊製作魯筆·✘·,一邊向學員講解•₪↟✘☁。
據瞭解·✘·,陰平鎮是中國魯筆之鄉·✘·,魯筆製作技藝歷史悠久·✘·,可追溯到東漢時期·✘·,從隋唐至宋元·✘·,歷代傳承•₪↟✘☁。
製作一支毛筆·✘·,要經過選料·•│、撕毛·•│、墩毛·•│、脫脂·•│、上毛·•│、去絨·•│、起毫·•│、壓亳·•│、對寸等108道工序•₪↟✘☁。 孫慧 攝
根據傳承譜系記載·✘·,自第一代傳承人劉懷寶(1755年-1816年)創辦嶧縣第一毛筆作坊起·✘·,就開始帶動當地民眾學習技術·✘·,參與毛筆生產•₪↟✘☁。如今漫步陰平鎮·✘·,處處可見魯筆元素•₪↟✘☁。
“筆出棗莊·✘·,有柔有剛·✘·,和墨落紙·✘·,如意吉祥•₪↟✘☁。”陰平鎮魯筆製作技藝傳承人劉暢向記者介紹說·✘·,陰平鎮魯筆製作技藝將制筆與用筆巧妙結合·✘·,融理論性·•│、實踐性和藝術性於一體·✘·,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審美特徵•₪↟✘☁。
魯筆製作過程•₪↟✘☁。 孫慧 攝
“毛筆雖小·✘·,但它的製作工藝卻十分講究•₪↟✘☁。”劉暢告訴記者·✘·,製作一支毛筆·✘·,要經過選料·•│、撕毛·•│、墩毛·•│、脫脂·•│、上毛·•│、去絨·•│、起毫·•│、壓亳·•│、對寸等108道工序•₪↟✘☁。
“目前·✘·,魯筆的影響越來越廣·✘·,我們首先不斷提高工藝水平·✘·,確保魯筆質量領先•₪↟✘☁。”談及製作技藝的傳承·✘·,作為新一代傳承人·✘·,劉暢不再滿足僅加工·•│、銷售魯筆•₪↟✘☁。“我想透過新媒體平臺·•│、參展·•│、研學等方式·✘·,讓更多人知道魯筆·✘·,認識到毛筆中蘊含的文化•₪↟✘☁。”
陰平鎮魯筆製作技藝將制筆與用筆巧妙結合·✘·,融理論性·•│、實踐性和藝術性於一體•₪↟✘☁。 孫慧 攝
據劉暢介紹·✘·,2017年·✘·,魯筆博物館落地開放•₪↟✘☁。2020年·✘·,包含魯筆製作體驗車間·•│、電子商務中心·•│、科研中心·•│、美術館等場所在內的文化產業園全部建成•₪↟✘☁。
劉暢告訴記者·✘·,文化產業園年產各類毛筆1200萬支·✘·,培訓書畫創作人員2500人次·✘·,年接待遊客60000多人·✘·,助力魯筆年產值達到9000餘萬元人民幣•₪↟✘☁。
“可以說·✘·,一支魯筆成就了陰平鎮·✘·,陰平鎮也成就了魯筆這一‘文明符號’·✘·,希望陰平鎮魯筆製作技藝發展得越來越好·✘·,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悉與熱愛•₪↟✘☁。”劉暢說•₪↟✘☁。(完)